目前,我將智造多地運用在機械自動化、大數據、集成系統等領域,工業機器人作為自動化集成系統的產物,在我智能制造過程中產生著重要的角色作用。
隨著“中制造2025”戰略的落實,中工業機器人全產業鏈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,關鍵零部件的產化和細分市場的應用開發將越來越多,也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新企業投身于此。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產化的趨勢明顯;協作型機器人將在中小企業領域實現更廣泛的應用。中工業機器人技術和應用的快速提升,必將加快中智能制造在際上的競爭力。
2016年4月,《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(2016-2020年)》發布;同年12月,工信部、財政部聯合發布《智能制造發展規劃(2016-2020年)》。前者用于推動我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高端產品的重大突破,后者明確了機器人在我智能制造占據的重要地位。
2016年中工業機器人產量將達到5.2萬臺,同比增長57.6%。預計2017年中工業機器人產量將增長到6.4萬臺,2020年產量突破10萬臺,年均復合增長率在19%左右。
亞太地區機器人及相關服務的消費額將增長倍以上,即從2016年的600億美元(約合4167億元人民幣)增至2020年的1330億美元(約合9236億元人民幣),復合年增長率達到22%。制造業將繼續主導亞太地區的機器人支出,離散制造和流程制造2016年分別占據33%和28%的消費份額。
2016年汽車制造業工業機器人占比高 核心零部件產化趨勢明顯
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主要由零部件企業、本體制造企業、系統集成商構成,2016年產業鏈各環節均得到發展。核心零部件產化的趨勢已經顯現。
內企業已經從事關節型機器人本體研發與生產,系統集成環節向高端配套發展。下游應用領域方面,汽車制造業是工業機器人占比高的應用領域,涵蓋了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生產、加工及倉儲的全過程;電子行業由于制造柔性化和生產高速性的要求,工業機器人的使用也必不可少;金屬和機械加工行業引入工業機器人,有利于產品的批量化生產,實現生產自動化,降低人力成本,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。
2017年協作機器人市場份額擴大可期
2017年,協作機器人將憑借重量輕、耗能低、體積小等優勢進入傳統機器人未涉及的細分行業,尤其是中小企業,市場份額也將隨之增長。
協作機器人相較于傳統工業機器人,具備重量輕、耗能低、體積小等特點,將在小型零件制造如食品加工、精密電子器件等細分制造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。并且,協作機器人柔性更強,工作任務可以隨時改變和調整,且價格般在10-15萬元之間,對以小批量、定制化、短周期、沒有太多資金對生產線進行大規模改造的中小企業吸引力較大。
2017年智能制造將繼續唱響工業領域主旋律,制造從2.0向4.0邁進的過程中也許會經歷萬難艱險,但是全球智造的大環境趨勢下,這股潮流已成歷史必然,中崛起的路上更需要利用好這把雙刃劍,為中工業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、創造更多的機遇。